本地宝首页 加入收藏
滁州地图 / 定远县地图 返回

汇深网 版权所有 2006-2024 粤ICP备17055554号-1

滁州定远县简介

 
 林业:
 1、 本县境内,历史上有过大片森林,宋、明时,县北凤阳山区和县东山区,曾有连绵不断茂密森林, 主要树种有栎类、山槐、黄檀、黄连木、枫香、化香等硬阔之类和少量杏、柏、漆树等名贵树种。1981年后,林业实行“三定”,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高涨。80年代,植树造林重视科学,讲究实效,对不适宜本地生长的黑松不再种植,改为种植马尾松和外国松,并注重经济林的发展,至1990年,全县林业用地22.8万亩,造林199477亩,占87.5%森林覆盖率为11.3%。
 2、 面积蓄积:1985年至1990年期间,经上级同意,对部分生长不良的黑松低产林,砍伐3万余全县森林蓄积量187580立方米。按树种组分,杉类7686立方米,松类157302立方米,硬阔14703立方米,软阔1100立方米,珍贵树种6789立方米。
 3、 树种分布:据1985年调查,已发现的木本植物种类共有63个科、140属、230多个品种,其中乔木110个品种,灌木105个品种,还有藤木15种。从适种地域和用途分造林树种40多个、四旁树木80多种、常绿风景花木60多种,还有一部分野生小灌木。
 4、 场站所介绍:
 (一)范岗林场建于1959年,场址位于范岗乡,距县城10公里,场部设于合蚌公路旁,有一简易飞机跑道,经营总面积3.8万亩,尚有宜林地0.3万亩, 为部队汽车试验占用。该场建场初期为经济林场,有正式职工30人,技术人员5人,临时工12人。1962年——1965后,曾一度划归省林业厅直管,后因树种不适宜改为材林场。1966年又下放到县。双庙岗作业区70年代中期营造1200亩国外松母林。1985年林场造林36150亩,已普遍成材,至1990年该场职工96人,其中技术人员9人,行管干部2人。
 (二)大金山林场建于1959年,位于定远县西卅店镇大金山南麓。场址系青山坝水库管理站旧址,60年代迁到水库坝下,另建机关报场。宜林地集中在凤阳山南坡,经营面积6.3万亩。沙子岗作业区0.8万亩,距场部5公里,场自然条件较差,有很大部分石灰岩裸露石山,到1990年全场职工71名,其中行政干部2人,技术干部9人,造林总面积5.4万余亩。
 (三)西洋山林场:建于1961年,原系定远县解放林场,迁址西洋山而更名,现大金山林场接壤,东北与韭山畜牧场相连。1976年全场有职工34人,其中干部6人(含技术干部),至1990年全场有职工59人,其中干部2人,技术干部9人。林场总面积近万亩,现已全部绿化,主要以用材林为主,黑松比重较大。1981年用材林面积8800亩,经济林100亩,竹林69亩。
 (四)泉坞山林场:1977年在县科所的基础上,经行署批准为试验林场,场址在县城北6公里的泉坞山上,有林地0.75万亩。该场建国初期是一个苗圃,是本县最早的林业单位。1985年全场职工25人,干部1人,技术员4人。宜林地已全部绿化。1990年用材林6923亩,其中黑松5656亩,经济林34亩,竹林3亩。
 (五)泉坞山苗圃:建于1952年,当时有4~5亩苗,一亩针叶树、四亩阔叶树。职工5名,其中干部、技术工人各一名。建国初主要为群众提供槐树苗,每年提供15万~20万棵。60至70年代提供用材林树苗,每年提供约100~200万棵左右。80年代主要培育常绿树种以及木本花卉,每提提供树苗100万棵左右,到1990年苗圃全场有职工46人,其中技术人员4名,干部2名。
 (六)滁县沙河林业总场岱山林场:位于县东岱山,场部设在定滁公路北侧,1956年经省林业厅勘察批建,经营面积3万亩。1962年划归省沙河林场总场,文革前期,曾一度划回定远,后又归属建设兵团二师六团管辖。该场山场条件较好,造林以马尾松为主,木材蓄积量为定远之最,荒山已全部绿化,木材逐年采伐。
 (七)沙河集林业总场藕塘林场:建于1959年,位于定远县藕塘区朗峰水库附近,与滁州市皇甫、章广交界。原是岱山林场一部分, 为便于生产,单独建场。60年代划归沙河集机械林场领导,70年代改为建设兵团二师六团一连。1975年平均月,兵团撤消,该林场归省沙河集林业总场领导。经营面积2万余亩,基本绿化。1971年,在场址以西修建机场1个,专供防治森林病虫害喷药飞机使用。